“新时代弘扬农垦精神”主题征文:传承农垦精神 坚守时代使命

网站首页    职工园地    “新时代弘扬农垦精神”主题征文:传承农垦精神 坚守时代使命

传承农垦精神 坚守时代使命

 

许炜    十字铺茶场公司

   

    人生的匆匆岁月中,总有一束光芒照亮我砥砺前行的道路,总有一股信念指引我奋发图强的方向,总有一种精神支撑我实现梦想的希望。那是父辈留下来的精神—农垦精神,他陪着我爷爷一起垦荒造田,他陪着我父亲一起改革开放,现在他陪着我一起奋发向上,虽然我没有赶上那垦荒造田的激情岁月,没有赶上那改革开放的创新时期,但我赶上了安徽农垦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,我要传承好农垦精神,建设好安徽农垦,开创新的未来。

    1954年,在安徽省委的领导下、在芜湖地委组织下,我的家乡十字铺茶场(前身为国营宣郎广机械化农场)正式成立了,我的爷爷也如愿成为了新中国的一名工人。在那个时代做一名工人是非常光荣的,他为此高兴了很久。原本爷爷是想和其他工人一起下地干活的,可是年幼时家里很穷,只能帮地主家放牛干活,还被老地主责打,腰腿都落下了病,现在不能干重体力活了。场里考虑他的身体状况,将他安排在食堂工作。为了让大伙儿能吃上“丰盛”的饭菜,爷爷总是天微微亮就起来到菜地采摘新鲜的蔬菜,中午做好饭等着工人陆陆续续地来吃饭。看着大伙儿狼吞虎咽地吃着、兴高采烈地说着、毫无顾忌地笑着,就是他一天最开心的时刻。

    记得有一年,天气大旱,农田出现了大面积缺水现象,眼看着庄稼快要枯萎了。于是场里决定组织工人挑沙河,工人们要将沙河进行清淤,把上游的水引来灌溉。十几公里的沙河淤泥都要工人们一钉耙一铁锹的挖出来,一箩筐一簸箕的运出去。为了尽快完成挑沙河的任务,保障粮食收成,场里就将沙河按照距离划分给生产队,和生产队签订“军令状”。生产队立刻组织工人们成立挑沙河小队进行清淤任务,确保按时完成。爷爷很幸运的被选为挑沙河队队员,他的工作主要就是将队员的一日三餐挑到沙河上去,再将工人们吃完的碗筷挑回来。为了尽快的完成挑沙河任务,爷爷总在送完饭后,主动留下来和大伙儿一起工作。阳光中大伙儿皮肤晒得黝黑,红旗下铁锹钉耙在空中飞舞着,汗水顺着手臂在空中飘洒着,一筐筐淤泥不停从河里运上来,在岸边来回传递着,还时不时传来阵阵“五音不全”的歌声和“肆无忌惮”的嬉笑声。一个多月后生产队终于如期完成了任务。爷爷却旧疾复发,病倒了,他在床上整整躺二十天。父亲说那时候爷爷差点就没缓过来。后来爷爷也因身体的原因提前退休了。很多年后,爷爷还总和我说,他经常在梦里回到那条沙河上,他站在沙河的岸边,看到了河堤边泥巴里插满了红旗,迎风飘扬着,映在地上的影子也跟着抖动着,很多人站在沙河的淤泥里对着他笑,远处还有从嗓子里喊出来的歌声。

    爷爷退休后,父亲被场里招收成为了一名工人。八十年代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黄金时期,茶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很多人在市场经济影响下,开始走出去在全国各地做起了茶叶生意。父亲依然坚守在工人的岗位上,因为制茶手艺高超,他从一名普通的制茶工人,晋升成为一名茶厂的管理人员。父亲就变得更忙碌了,一天三班倒,他总是在厂里忙着,累了的时候就在办公室的长椅上休息,那条长椅上一直放着一床被子。那时候父亲从鲜叶采摘、茶叶杀青、揉捻、烘干、炒干、包装、入库、销售都事无巨细、亲自把关、仔细记录。就连我出生时父亲都还在茶园忙碌春茶前期准备工作。在我儿时记忆中,父亲总是有着不苟言笑的表情和匆忙离去的背影。

    后来我上了小学,总是一个人背着书包上学放学,父亲好像更忙了,从来没有接送过我。那一年的清明节后,父亲已经连续两个星期没有回家了,我知道春茶时他总是很忙。趁着周末,我一个人悄悄地来到茶厂,四处都没有找到他。一个叔叔和我说,父亲去参加农业博览会了,要过两天才回来。前段时间,父亲他们接到一个新的工作任务,要制作一种新的茶叶产品参加博览会。接到任务后的他就直接搬到厂里住了,每天和工人们一起研究各种茶叶特性和制作新茶叶产品的方案。他带领采茶工人到茶园采摘不同品种茶树的茶叶,再对每种鲜叶进行认真分析和仔细筛选,将选好的鲜叶放入竹筛平铺阴晾,亲自调试炒锅温度,穿起了工作服亲手制作茶叶。成功总是伴随着无数次的失败,在前期探索实验阶段,制作出来的茶叶达不到预期要求,父亲认真比对,详细记录过程,结合茶叶成品后的问题重新调整制作方案、改进制作方法,但是茶叶根部在炒制后发黑的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。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尝试,他终于发现鲜叶用手指掐采过程中会使茶叶根处产生白色的茶浆,就是这种茶浆在高温炒制过程中出现发黑现象。为了解决问题,他试着在采摘鲜叶时不用手指掐采而是选择用剪刀剪采,剪采出来的鲜叶长短大小一致,而且没有茶浆流出,这样制作出来的茶叶不仅外形挺直、色泽透绿,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黑头问题。茶叶入汤后则是汤色明亮、鲜爽醇和、香高持久。经过他和工人们不懈的努力,终于制作出新型茶叶产品—桃园春毫,并因此获得了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。获奖后,我也第一次看见父亲疲惫的神情下露出了浅浅的笑容。后来,父亲和我说,获奖的那一天他很高兴,他最高兴的是当在博览会上泡开那壶茶时,在整个博览会的人都能闻到茶香。

    随着时间的流逝,爷爷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,父亲的两鬓已有了白发,而我也长大成家。2013年,在爷爷和父亲的精神感召下,我正式成为了一名茶场管理人员,那天,我看到了爷爷“艰苦奋斗”的模样,看到了父亲“勇于开拓”的决心。那条深深烙印在我心里的沙河,那缕牢牢萦绕在我脑中的茶香,就是我要传承的农垦精神,坚守的时代使命。

 

2020年12月15日 10:20
浏览量:0